理解你的恐懼 勇敢而智慧的走下去
恐懼,是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存有的情緒。當(dāng)我們出現(xiàn)恐懼的時候,并沒有什么不對,從進(jìn)化論的角度來看,恐懼的存在也是合理的、有用的。如果沒有它,我們可能早就不在這個世上了。
也許是因為脆弱和害怕帶來的感覺是極度的不舒服,我們都不愿意自己體驗到恐懼的情緒。
然而,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每個人都會體驗到恐懼的情緒。
恐懼,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害怕,我們通??赡軙J(rèn)為恐懼是不好的,我們很多時候也會鼓勵人們要勇敢,我們甚至?xí)J(rèn)為容易感到恐懼的人是膽小的懦弱的。
但其實并不是這樣,恐懼,其實是我們生命中非常正常的體驗。
恐懼來臨的時候,這些隨之產(chǎn)生的緊張、焦慮或害怕的情緒,對于保護(hù)個體有著重要意義。
比如在遠(yuǎn)古時代,當(dāng)野獸朝我們撲過來的時候,我們會感到恐懼,而正是因為感到恐懼,人類才會迅速的逃跑,才能夠避免被這只猛獸給吃掉,才會想出種種辦法在大自然的環(huán)境中得以生存。
所以,恐懼可以使個體避免接觸那些對其有危害的事物或情境,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防御機制。
(01)
現(xiàn)在有很多景區(qū),會在山頂懸崖處設(shè)立一些透明的玻璃棧道。哪怕你意識上知道,這些設(shè)備大多都是安全的,但是你在上面行走的時候,仍然會有一絲的恐懼心。
有個著名的視覺懸崖實驗,這個實驗本來研究的是嬰兒大概從什么時候開始具備深度知覺。
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盤式的圖案,用不同的圖案構(gòu)造以造成"視覺懸崖"的錯覺,并在圖案的上方覆蓋上透明的玻璃板。
通過這個實驗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那個時候的孩子,它就具有保護(hù)自己的能力。因為他看到前面的那個懸崖空的,他內(nèi)心會發(fā)出恐懼,而這本能的恐懼會提醒他不能再往前走,這是人類的本能。
養(yǎng)過孩子的父母可能都會留意到,孩子大概半歲左右開始至1歲期間,這個時間段好像會變得有點“膽小”。
他這個時候開始害怕陌生人。六個月以前的孩子不怕陌生人,好像誰抱都行,六個月以后忽然不好抱了,媽媽抱著還行,但其他人就不讓抱了。
有的大人不懂,會說這孩子小時候膽子挺大的,不怕生,怎么現(xiàn)在膽子還小了。孩子這個時候就是會有“膽小”的表現(xiàn),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有了安全意識了。
這個階段的孩子,處于分離-個體化階段的早期。
因為,嬰兒在出生的前6個月時沒法獨立,需要與照料者沒有界限的共生。正如溫尼科特說, 這個世界上沒有嬰兒,因為嬰兒是不會獨立存在的,看見嬰兒,一定看到嬰兒的媽媽。
但是過了這個階段,孩子就會為自己和媽媽的分離做準(zhǔn)備,他會逐漸的意識到,他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人。
而這種分離最重要的準(zhǔn)備就是安全感。所以,孩子不讓別人抱,不是因為膽小,而是有了自己的安全意識。
而孩子表現(xiàn)出來的“膽小”,恰好是為未來的膽大做準(zhǔn)備,這是一種保護(hù)自己的行為。
(02)
恐懼,是我們所有的負(fù)面情緒里面,對我們保護(hù)最大的一個。
它在很多時候,直接保護(hù)的是我們的生命安全。
我們可能會聽說過,這世界上有一些無痛癥患者。他們是沒有痛覺的,天生感覺不到疼痛。他們從出生起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樣,像擁有超能力般,不知道“疼痛”是什么。
摔倒、劃傷、燙傷對他們來說都是沒感覺的。因為沒有疼痛感,也就沒有了恐懼心,這些孩子都表現(xiàn)得十分勇敢和無畏,但這是一種先天性的無痛癥。
也就意味著他們會受到更多的傷害,因為他們沒法通過恐懼的情緒來幫助自己遠(yuǎn)離危險。
在美國明尼蘇達(dá)州,有個不怕痛的女孩”戈比·金拉斯。 從出生以來,不管是摔跤磕掉了牙齒,還是醫(yī)生打針,她都沒有哭過一聲。
她從小就啃手指,如果沒有人阻止,她就算把手指咬到血肉模糊,甚至見到骨頭都不吭一聲。就算被阻止咬手指,她還能用牙齒繼續(xù)咬舌頭,就像在嚼一塊泡泡糖一樣。因為舌頭被咬腫,她連水都無法喝,而導(dǎo)致多次脫水入院。
還有的孩子,由于感受不到疼痛,甚至?xí)炎约旱氖址诺交馉t上去烤,或是用刀具把自己劃傷。家人都被嚇壞了,但是他們自己卻沒有感覺。
據(jù)統(tǒng)計,這些患無痛癥的孩子,一般壽命都不會太長。因為他們沒有痛感,也不會產(chǎn)生對危險的恐懼,他們總是會由于這樣或者那樣的外傷,而過早的去世,非常的可憐。
由此,我們可以看到,恐懼這種情緒對于我們來說是有保護(hù)性的,才可以幫助我們遠(yuǎn)離危險,甚至?xí)任覀兊拿?/span>。
(03)
我們對自己有多保護(hù),往往就會有多恐懼。
有份美國的調(diào)查顯示,人們對于害怕事物的調(diào)查問卷中,害怕公眾演講排在第一位,而害怕死亡才排在第七位。人們對于在公共場合演講的恐懼,不亞于對死亡的恐懼。
但是演講不會危及我們的生命安全,為什么我們還會有如此之大的恐懼呢?
我的一位朋友非常害怕公開演講,但是她的工作又無法避免演講的場合,所以每次她都膽戰(zhàn)心驚。
我問她,如果講的不好意味著什么;她說,如果講的不好,就很沒面子。
我又問她,沒面子意味著什么;她說,沒面子,她就不好管理團隊了。
我再問她,管理不了團隊,又會怎么樣。
說到這里,她恍然大悟,這是她對自己生存的恐懼。管理不了團隊,她就當(dāng)不了管理者,收入會下降,社會地位會下降…,這引發(fā)了她很多的焦慮。但實際上,演講的不足,并沒有影響到她的實際工作。
這只是她對恐懼放大的結(jié)果。
也許害怕公共演講的人,真正恐懼的,是失敗的演講會損害個人的形象,而個人的形象正是我們生存的需要,所以,這直接激發(fā)了我們對死亡的恐懼與焦慮。
你所恐懼的,不僅僅是演講時候的緊張,而是恐懼別人對你的看法。這些看法會讓別人覺得你能力不足,而能力不足可能會讓你感覺到不被重視,這可能會影響到你未來的職業(yè)發(fā)展、經(jīng)濟收入、個人價值等等。
有時候,我們的恐懼,大多是并未真實發(fā)生的事情,而是你對自己想象出來的后果感到恐懼。
所以,恐懼并不是我們的敵人,它只是在盡它的職能去保護(hù)我們,保護(hù)我們都意識不到的地方。
但是,很多時候,我們往往不能信任自己的恐懼情緒。
因為恐懼帶來的感受讓人覺得自己脆弱和無助,我們甚至想要摒棄它,否認(rèn)它,然后寄希望于事情和環(huán)境能夠有所改變。
理解了恐懼也曾經(jīng)給我們帶來過保護(hù)和幫助,會讓我們更好的去接納自己的恐懼。
因為恐懼會給我們帶來指引,讓我們知道,危險在哪里,同時我們可以根據(jù)這些危險去判斷自己的行為和方向。
恐懼,是人類誕生以來就一直存有的情緒。當(dāng)我們出現(xiàn)恐懼的時候,并沒有什么不對,從進(jìn)化論的角度來看,恐懼的存在也是合理的、有用的。如果沒有它,我們可能早就不在這個世上了。
某種程度上來說,恐懼,是我們生存的技能之一。
理解你的恐懼,才能勇敢而智慧的走下去,這就是勇氣的誕生。
作者:吳在天,心理咨詢師,心理專欄作者,著有《把生命活給自己看》《親子關(guān)系對了,孩子的世界就對了》
微信公眾號:吳在天(ID:room)
THE END.
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排版技術(shù)支持
立即登錄